helene

2018旅游城市印象-厦门,广州,上海,苏州,南京

上海,第二次来,上回只逛了外滩,跟乌镇,这回想好好逛一部份老上海。不过正巧安比台风作乱,时间被压缩了一下,连逛上博的时间都不太够了。上海有数个博物馆与许多展示中心,各类展览如跑马灯版,一年四季在上海这块展示版上流动,在规划行程的时候,很是值得好好探听,甚至预先购票欣赏一番的。

上海博物馆凭证免费入馆,必须点讃,这可是我这趟旅程中唯二不用买门票的场馆。因为受台风影响 ,只来得及细细观赏青铜器展厅。当天可能因为台风,所以很多游客都把行程改到上博,现场人数不少,不过并不是太吵杂,大家都是真的在认真欣赏展品的。

青铜器馆藏按着年代徐徐推进,从作品的材质、纹饰、工艺技法、器物形制、用途等,可见先民的智慧。从礼器、兵器、生活用具中处处可见先民智慧的创发。早先的青铜器只是一种偶然发现的金属合金,看得出来用模不精,内部或外部的刻痕也是用琢磨法慢慢琢磨上去的。但是随着合金冶炼技术的进步,青铜器能焕发的光芒日益鼎盛。在青铜剑上可见捶打锻炼的痕迹,为日后钢铁锻炼埋下良好的基础。另外,脱蜡法锻造技术的发明,让青铜器的纹饰达到不可思议的精美境界。看着器身上细如发丝的花纹,以及如陶器上彩绘的柔软线条,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以金属为材质来进行锻造的。另外金属焊接技术也展露光彩,晚期青铜器明显有分开以模片制造,再用焊接材料焊黏在一起的痕迹。
这回有幸欣赏到大克鼎,看到内部的叙事金文,觉得自己瞬间回到当下,回到已经逐渐脱离部族联合统治形式,有着统一王朝雏型的时代。不过,可惜与商鞅方升错身而过,期待日后再访。

青铜器文化在世界其他文化亦有出现,但是使用时间不是不长久,就是十分粗糙,并未如中国文化般将此材料锻炼成如此多元瑰丽。更别说将其中原本用以煮食肉汤的鼎赋予政治意义,成为统御天下的象征,这在其他文化是不可见的。
鼎以稳重、端庄的地位长久的留在中国文化里,像是寺庙里的香炉形制亦是参考鼎而来。鼎代表的是不可轻移、不可威屈正与君子不重则不威的中心思想相通达或与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的威势相应和,鼎,代表的不仅仅是权势,更是文化思想的阐述与传承。

不过,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是,中国文化并未将对于青铜器的热爱转移到铁器上,以致于铁器仅限于生活器物与兵器,并未有青铜器般辉煌灿烂的创发。或许是秦汉之后,盐铁专卖,民间取得铁不易,且传下打造技法单一,反而未能如前秦时期前般,绽放光芒。

   
评论(2)
热度(3)
© helene | Powered by LOFTER